Logo slogan
联系我们
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
地址:福州市鼓楼区
电话:0591-87853753
E-MAIL:fjxlyz@163.com
网址:http://www.paafj.com
青春期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青少年心理咨询 >> 青春期问题 >> 详细信息

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

发布时间:2017-02-23   阅读:2427次
中职生年龄在14-19岁,这时期通常被称为青春断乳期,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时期,也是产生心理困惑、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。他们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;他们的困惑和迷茫,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 作为中职教师、班主任,重视和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,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。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责任,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。 

  一、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心理知识 
中职学生是心理健康的“高危人群”,近年来,在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,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愈来愈显突出。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大有益处。 
1.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有所了解,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,自觉调节控制情绪,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。 
2.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后,就能按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。如:学习了注意规律,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,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,开小差的问题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。 
3.学习记忆规律,可以解决记不住,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;学习思维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,更敏锐,更富有创造性。还可以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 
4.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和思想上的一些疑难问题,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,达到自我认识、自我发展、自我完善。如学习有关人格的知识,就可以对自身性格有所了解,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,完善自己的人格。 
5.学习情感知识,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,升华情感的方法。 
6.学习青春期的心理问题知识,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,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,安全、愉快地渡过青春期。 
7.心理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,因为了解了自己的心理,就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,这样就可以同不同性格、特点的同学进行交往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 
二、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心理发展 
对于真正意义上的“健康”,很多学生不理解,他们认为:“健康”就是指身体健康,没有疾病;真正意义上的“健康”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 
(一)正确评价自己 
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,有自知之明,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,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:既不夸大自己的优点,也不贬低自己。能悦纳自己,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,形成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,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,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。 
(二)人生态度正确 
心理健康的人,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,既有远大的理想,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,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,头脑清楚,眼界开阔,与时俱进。 
(三)人际关系融洽 
心理健康的人,乐于交往,即对他人施予感情,也能欣赏并接受他人的感情,因而能与多数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,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。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,所以他是快乐的。 
(四)人格和谐完整 
“和谐人格”是指人格内部结构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。人格是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。人格完整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,个人所想、所说、所做的都是协调一致的。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,待人接物能采取适当灵活的态度,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,能够步调合拍,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。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,善待他人,情绪正常,人格和谐。在教育中,只要我们积极引导,就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走上心理健康之路。 
三、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需要多方面的重视 
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学校,老师要重视,家庭、社会也应重视,形成合力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得到呵护和关爱,健康、愉快地成长。 
1.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,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。因此,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,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,重视学生的心理,举办各种活动,如演讲会、辩论赛、运动会以及艺术节、书画展等,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工作的日程中。开设心理健康课或定期举办讲座,开办学生心理咨询室,为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。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。 
2.在教学过程中,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,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,努力创造一种民主、宽容、平等的课堂气氛;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。对于突然出现的“偶发事件”要学会“冷处理”,用宽容和关爱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,让他们从危机中走出来,重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,去面对学习和生活,另外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有优势,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。 
3.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,很多家庭教育重点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。而没有意识到健康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;因此,家长应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,关心和教育孩子。努力营造一种健康、和谐、民主的家庭氛围。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。提供一个有利成长的“绿色空间”。 
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,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广泛、持久、复杂的影响,社会各界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,多一些积极的影响,少一些负面影响。“少年强,则国强”。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,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。因此,学校、社会、家庭都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使我们的学生全面、健康的成长。成为面向生产、建设、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。 


上一篇: 厌学的原因有哪些
下一篇: 已是最后一个!
Copyright © 2017-2018 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
24小时服务热线:0591-87853753  公司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
  • 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
  • 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591-83722227